【商城眾網訊】中國國慶長假的最后幾天,在新加坡新達城購物中心內,小米首家海外零售店正式開張,主營Mi Max、Mi 5、Redmi 3S、Redmi Note 3、Mi Band 2和其他一些配件,官方表示后續會上架更多小米手機,但不會出售小米電視、電飯煲等其他衍生品。該小米零售店交由當地合作方負責管理運營,有消息稱,小米在印度也將采用這一銷售模式。
隨著市場飽和及華為、OV的逆襲,小米正在國內手機市場遭遇天花板,開啟國際化也就成為小米打造多元產品外的唯二策略。從2014年開始,小米就陸續在海外市場試水,其模式也基本復制國內被驗證有效的粉絲運營、電商銷售、饑餓營銷的小米三板斧,但無一例外的都沒有復制到國內的成功,此次小米轉變思路,從實體店開始布局或許是小米國際化道路一個新的轉機。
小米挫折的國際化道路
2014年的小米以6000多萬臺的出貨量穩居國內手機市場第一的寶座,但也是在這一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率已經跌到個位數,低于全球平均增速,國際品牌仍然雄踞高端市場,低端市場也面臨華為的步步緊逼。從智能手機的大環境上來看,雖然小米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并不牢固,要取得進一步的增長空間,出海是小米手機的必由之路。
毗鄰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年均兩位數的智能手機增長率和較低市場壁壘的印度成為小米海外之路的首選市場。小米在2014年7月進入印度市場,半年后出貨量已達一百萬臺,擠進印度前五,但與捷報一同而來的還有愛立信起訴小米的噩耗。由于小米出售的機型中使用了未經授權的專利,愛立信將小米起訴至新德里高等法院,此時的紅米1S已經售出了50萬部。受此影響,小米不得不停售部分侵權機型,不過由于高通專利保護傘的存在,小米以每部手機繳納100盧比的代價迅速恢復了搭載高通芯片手機的銷售。到2016年第二季度,小米以8.1%的市場份額成為印度前三大手機廠商之一。
小米在印度市場雖然經歷了巨大挫折,但總體上還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在巴西市場卻沒有這么幸運。巴西是南美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增長速度也十分驚人,小米從2015年開始進入巴西市場,而經歷與愛立信的專利糾紛后,小米在專利積累上也做出了十分的努力,不但積極申請了數千項專利,還從微軟那里獲得了1500項重要專利,這次小米進入巴西市場是有備而來。然而,小米在巴西市場并沒有碰到來自專利方面的威脅,而是敗在了巴西獨特的政策、文化、市場等環境。由于巴西對電子產品采取貿易保護政策,使廠商只能在本地生產,這對于在供應鏈上并無優勢的小米而言,從法律和會計問題到進口零部件、物流、運輸、財務系統等,都需要重新設計,這無疑是一大挑戰;巴西人民并沒有網購的習慣,大型實體零售店控制著銷售渠道,只有15%的本地巴西用戶會在網上購買手機,這都以電商為主的小米來說同樣十分不利;另外巴西稅收系統復雜,市、州、聯邦三級征稅,層層嵌套,物流成本遠比國內高昂......2016年5月份,小米便宣布團隊返回中國,并不再推出新品。小米的巴西之行無果而終。
與新興發展中市場相比,打入美國市場不僅僅具有推升銷售額的現實意義,更具有提升品牌形象的象征意義,因而美國是小米打開發達國家市場的重要一站。但美國市場同時也是十分難啃的市場,其中有96%的智能手機通過運營商銷售,這奠定了運營商的主導地位,而智能手機進入美國市場除了需要FCC等第三方認證之外,也需要運營商的在網實測,其門檻之高導致其他品牌手機很難在美國找到生存土壤。小米至今在美國市場仍然沒有一款手機產品發布。不過小米于近日發布了一款小米盒子,這或許是小米手機即將進入美國市場的前奏。
實體店能否帶來轉機?
小米拓展海外市場基本通過網絡渠道銷售,但這一模式即使是在網購發達的國內也愈見弊端,與此同時,OV的崛起也使得小米意識到傳統線下渠道的威力,而在實體渠道發達的國外市場,線下銷售的模式將為小米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助力。小米此次在新加坡開設實體店印證了小米將以線下渠道開拓海外市場的決心。
海外市場拓展如若成功,不僅將掃平對小米過高估值的質疑之聲,也將反哺國內市場,令每況愈下的小米重振信心。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