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城眾網了解,近段時間,央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引來了鋪天蓋地的爭論。支付賬戶超過限額要用銀行網關、快捷支付金額要在200元以下、要用五證來證明“我是我”……因此被不少業內人士稱為“史上最嚴”。第三方支付公司擔心被戴上了“緊箍咒”,而消費者也擔心會平添諸多“麻煩”,曾經便捷的支付服務不能再便捷。一起來看看“央媽”這次究竟礙著誰了?
人群:普通網民
影響:需要證明“我是我” 隱私泄露風險增加
“我的支付寶和微信賬戶是否需要補充資料‘證明我就是我’?會變得麻煩嗎?”在上海市民曾先生看來,征求意見稿或將給自己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小的改變。
開戶是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基礎,戶都開不了,談服務就是白搭,此次《征求意見稿》的第9條和第16條可謂重中之重。簡單來說,就是以后個人客戶想要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上開個帶有理財功能的綜合賬戶,需要五個機構證明,這些證明文件需要是公安、工商、教育、財稅等管理部門出具的證明文件。如果意見稿最終施行,已經注冊的賬戶,如果不滿足這些規定的,也需要補充這些身份驗證材料。
“我如果沒有交過社保、沒有稅單,估計是湊不齊這些證明的。如果僅僅想‘剁手’,也至少要通過三個(含)以上、五個以下的外部渠道交叉認證‘你是你’,才能開設消費類賬戶。”曾先生對此表示出了擔憂。
而對支付機構來說,這也是一件煩心事。一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幾乎所有支付機構的驗證方式都達不到新規的要求。“增加交叉驗證意味著成本的升高,而且,在很多農村地區,不僅銀行網點少,其社保、工商、稅務等信息也并未全部聯網,一旦驗證渠道增加,估計要讓第三方比如征信機構協助,也會產生費用,再深一點說,這似乎和普惠金融背道而馳。”
讓曾先生擔憂的不僅僅是開戶的麻煩,更重要的是安全。“原本我只要提交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現在連我的稅單、學歷證書等都要提交了,這也意味著我更多的信息要被第三方支付公司所掌握,我證明‘我是我’了,那第三方支付公司能保證我的信息安全嗎?”
在《征求意見稿》中,記者看到也明確了客戶數據的采集和使用規范,支付機構不得向本機構以外的其它機構和個人提供客戶信息。但是,如何真正保證用戶的信息不被泄露,尚無詳細的說法。
人群:網購一族、投資者
影響:支付變麻煩了就怕消費者望而卻步
讓消費者頭疼的,不僅是開證明,還有支付限額。《征求意見稿》第28條指出第三方支付單個客戶單日累計金額不超過5000元(不包括支付賬戶向客戶本人同名銀行轉賬)。意思是若消費低于5000元,可直接支付寶支付,若高于5000元,超出的部分則要經過銀行賬戶,通過支付機構跳轉的銀行網關和快捷支付支付。這對于已經習慣使用第三方支付的用戶來說,給《征求意見稿》差評也是意料之中,但也有部分用戶表示,如果可以讓個人資金更加安全,程序麻煩點也能接受。
雙乾支付COO從利波表示,“限額會影響到大部分的數碼、家電消費者及互聯網金融投資人,我們曾遇到過許多因為U盾網銀支付體驗差而導致的消費者取消付款的例子。”另據乾多多網貸托管系統數據統計,90%的投資人在投資1年后,單筆投資額會在5000元以上;交易數據則顯示,40歲以上的用戶基本不會使用U盾網銀支付,多使用賬戶余額及快捷支付。
一些淘寶店主及微商則對《征求意見稿》中“支付機構采用不足兩類要素進行驗證的交易,單個客戶所有支付賬戶單日累計金額應不超過1000元”的規定表示擔心。他們認為,一些消費者很可能在超過1000元限額后,因申請二類要素驗證和使用銀行網關支付太麻煩而取消訂單,導致銷量下降。而一些喜歡網購的消費者則向記者表示,以后網購平臺舉辦秒搶活動,手慢的網銀還沒打開,東西就已經沒了。
人群:淘寶賣家
影響:與大額轉賬支付說再見
“我還能收到多少次微信轉賬?”在征求意見稿出臺之后,市民劉小姐看到微信里一位朋友給她轉賬時,發出了這樣的慨嘆。超過200元的交易支付,機構不得代替銀行進行客戶身份及交易驗證,這意味著過年發個200元以上的微信紅包,還需要多一重來自銀行的客戶身份及交易驗證,讓一些經常需要轉賬的消費者傷透了腦筋,尤其是一些生意場上的人士。
一位微商告訴我們,微商無論是向上家拿貨還是接受買家支付,均采用微信轉賬的方式。一旦不能通過支付渠道轉賬,交易量小的,成本增加可以忽略不計,交易量大,將會增加成本,這個成本亦包括時間及人力,淘寶及其它電商商戶亦是如此。據記者了解,幾乎所有的淘寶店主均會使用支付寶向員工發放工資。
支付寶等向來是被認為免費跨行轉賬的好渠道,而無論是網銀還是柜臺,跨行轉賬都需要收取一定的轉賬服務費。以招商銀行為例,同城跨行按轉賬金額的0.2%收取費用,最低2元,最高50元;異地則收取1%的服務費,最低10元,最高25元;網上銀行的同城跨行轉賬是2元每筆,異地跨行轉賬收費比例也是1%,最低10元,最高50元。工商銀行的收費標準較統一,除電子速匯打九折外,同城、異地及網上銀行的跨行轉賬服務費均是轉款金額的1%,最低1元/筆,最高50元/筆。除服務費外,到柜臺或者ATM機轉賬要排隊也是用戶頭疼的問題。
“以后再轉賬,用戶怕是要繳納一筆手續費了吧,成本又高了。”劉小姐如是說。
人群:第三方支付公司
影響:價格戰在所難免
除了對個人客戶的影響,《征求意見稿》對企業也有比較大的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第三方支付公司。
在時事評論員范子軍看來,《征求意見稿》就是要限制資金在第三方平臺的滯留。“倘若出于防控風險角度加以限制當然不難理解,但第三方支付平臺之所以能夠給客戶提供便利、讓利服務,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拓寬對平臺資金應用渠道而產生的收益,一個沒有收益來源的純支付平臺,還能拿什么支撐自己的生存發展?截斷這一來源無異于置其于死地。”
央行倒逼第三方支付回歸純通道定位,支付公司當然不甘束手就擒。在從利波看來,未來,支付公司將打響一場價格戰。“支付公司發展到現在已經由單純的銀行通道模式進化為解決方案模式,其解決方案為電商、互聯網金融、物流多個行業在時間、成本方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如果再轉回支付公司之處的銀行渠道,支付公司唯一能做的就是價格戰,不拼產品和服務,誰的通道成本便宜,誰就有市場。最終影響的不止支付公司一方,用戶體驗和商家成本都會有不利影響。”
對于通道價格戰,有業內人士預測,支付寶和微信有龐大的注冊用戶,不會加入價格戰,除了這兩家支付公司,剩下的都會加入價格戰。
易觀國際分析師馬韜告訴記者,《征求意見稿》一旦實施,意味著第三方支付機構將回歸通道本職而不是變成銀行。“屆時,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沉淀資金將減少,利息收入也會減少,單純的支付業務利潤率低下,大的支付機構向 ‘平臺型’(如擴展征信、互聯網信貸等)方向發展,通過增值服務收費。小型機構的生存會更加困難,行業將面臨整合。而相反,銀行將會獲取更多的交易信息流和沉淀資金。”
人群:P2P平臺
影響:銀行不待見 小平臺或將“無家可歸”
就在《征求意見稿》出臺的一周前,一則《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也讓第三方支付公司如坐針氈,因為指導意見中提到P2P平臺的資金托管將不讓第三方支付插手。而《征求意見稿》和指導意見有著同樣的定位,“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它機構開立支付賬戶”,言外之意就是迫使P2P平臺要尋求銀行作為資金托管方。
看似剝奪了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業務,但在馬韜看來,P2P平臺也將迎來一輪洗牌。“對于P2P平臺而言,其資金托管業務成本將上升,因為商業銀行間的結算均要通過央行結算系統,其成本要高于第三方支付。不僅如此,銀行對于合作平臺要比第三方支付公司嚴格很多,一些規模較小的平臺如果達不到銀行的要求,會面臨找不到托管銀行的風險,而違規自建‘資金池’、不找第三方托管平臺的P2P機構則會受到監管壓力,利潤也會縮水。在這樣的情況下,行業大浪淘沙進程將加快。”
拍拍貸CEO張俊對此也有同樣的看法,“多出的成本對于成熟的P2P平臺來說可以接受,但對于新成立或規模小的P2P平臺而言,銀行托管資金的成本負擔較重。對于運營欠規范的平臺而言,風控成本也會增加,因為銀行在對接P2P時,對平臺的風控要求較高。”
我們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P2P平臺表示,《征求意見稿》將會降低行業非法集資、挪用資金的風險。“若將來P2P行業均采用銀行作為資金托管機構,違規平臺的監管壓力和市場壓力必將加大,合規平臺將在大浪淘沙之后凸顯優勢。”你我貸相關人士說。
時報觀點
創新考卷越來越難了
相信目前央行仍在試探和分析嚴厲監管帶來的利弊,央行不會將我國金融市場置于一個壟斷、創新受限的大環境中。只不過,央行出給互聯網金融創新考卷越來越難了。
2012年1月,《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首次面向公眾征求意見,如今三年多過去了,這次的《征求意見稿》也已經是第四個版本了。回看歷次《意見稿》,央行始終初心不改,對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緊箍咒可謂越念越緊。
對于這次《征求意見稿》的討論,網友用自己的智慧給予了積極響應,出現了不少神段,比如“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和死,而是我就在電腦前,卻不能賣貨給你!”“親媽都沒管我每天花多少錢,央行這是比親媽還親呢!”
記者很想聽聽受影響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想法,可是不少公司卻表示正在研究,或者表示會遵守相關的規定,頗有無奈之感。支付寶發言人在回應此次《征求意見稿》時強調,第三方支付是一個不斷向前向好的積極過程,望行業監管應不斷開放和進步。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這次《征求意見稿》有一刀切的含義,束縛了第三方支付發展的步伐,或許會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絆腳石”。
央行的用意很明顯,依靠政策調控劃分市場,讓第三方支付機構繼續作為為傳統金融機構的補充者而非取代者存在,因為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創新頻頻繞過銀聯、銀行時,金融系統勢必受到沖擊,傳統機構迎接改革的速度還沒那么快,需要一個喘息的機會。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