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奢侈品市場增長放緩后,美國知名珠寶品牌Tiffany & Co.蒂芙尼的光澤也開始有些黯淡。雖然2015財年還未結束,但剛剛過去的假日季(2015年11月與12月),受其最主要的美國市場萎靡影響,Tiffany集團銷售與同店銷售都有所下跌,為改善營收與利潤的下滑的狀況,Tiffany也開始了裁員和門店調整計劃。
在亞太市場,雖然受到香港、澳門地區的業績拖累,但是Tiffany中國大陸地區增長依舊強勁,并繼續保持擴張計劃。
“在過去2~3年中,大多數奢侈品在華高速發展近10年后受到經濟增長放緩和中國政府的反腐政策的影響,但Tiffany由于其輕奢品牌定位和面向訂婚、結婚等特殊消費人群較多,因而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奢侈品業內資深人士,有機家創始人陸曉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當然其在中國的門店目前也相對不太多,但如果其不保持審慎的發展步伐,在2016年經濟繼續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也可能被殃及。
國際知名咨詢公司貝恩預計,“2016年奢侈品牌的銷售狀況將會有一定的改善,同時也給品牌帶來新的挑戰并提出新的要求。”
裁員與關店
Tiffany集團最新財務數據顯示,假日季(2015年11月與12月)期間,總銷售額為9.61億美元,相比2014年同期的10.2億美元下跌了6%。即使撇除匯率影響,假日銷售季總銷售額還是比2014年同期減少3%,同店銷售減幅更達到5%,主要因為美洲和亞太地區的下滑抵銷了歐洲和日本的增長。
而亞太地區中的中國內地被指有持續強勁的增長,不過香港和新加坡極度疲軟,拖累整個區域市場總銷售和同店銷售分別按年減少6%和9%。
Tiffany集團預期截至1月底的全年盈利跌幅由此前的5%~10%下調至10%,并開展裁員計劃。
“由于消費者支出放緩、全球經濟情況不確定性和珠寶市場的挑戰加劇,將對集團整體營業額產生負面影響,預計2015年整體利潤將低于集團預先設定的范圍,”Tiffany&Co.集團CEO Frederic Cumenal表示。
Tiffany方面表示,本次裁員計劃主要面向總部辦事處,不涉及門店員工,裁員規模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裁員相比規模較小,但該公司并未透露具體裁員數量等細節,僅表示四季度會產生每股0.04美元的“雇員和職位削減”開支。2008年Tiffany為800位員工提供了自愿退休激勵計劃。
2015年第一季度 Tiffany就近5年來遭遇的首次銷量下跌,雖然由2013年新上任的Tiffany首位女性設計總監Francesca Amfitheatrof的新作——Tiffany T系列2015年依然大賣,并有可能創下Tiffany史上最高成交量記錄,但也很難讓整個品牌在宏觀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中逆流而上。
往中國游客流動的地方前行
2015年是繼2014年之后,大多數奢侈品在中國市場規模下跌的第二年,主要標志是多家奢侈品品牌大舉關店。在貝恩調查的24個奢侈品品牌中,只有6個品牌沒有在2015年關門。其中男士品牌關店數目最多:雨果博斯關閉了11家,是24個主要奢侈品牌中關閉門店最多的一家;另一男裝品牌杰尼亞在未增加新門店的同時,關閉了4家門店。
Tiffany還尚未在中國開設電商服務,相關服務目前僅向對美國、英國、加拿大、 日本和澳大利亞。其競爭對手之一卡地亞,去年在華開通官網電商購物平臺。
珠寶市場深度調整中
實際上,不只是Tiffany & Co,其近期公布財報的競爭對手如周大福、六福以及歷峰集團的Cariter和Van Cleef & Arpels等在假日季銷售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整個珠寶鉆石市場也在深度調整中。
Tiffany & Co.的競爭對手之一周大福集團1月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的三季度,公司同店銷售按年下跌15%,港澳同店銷售下降23%。內地零售值按年跌6%,港澳跌20%。周大福董事總經理黃紹基預測,業績下滑會延續至農歷新年。
不過陸曉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相對而言,周大福等面對的還是傳統消費者,而Tiffany 從設計、工藝特點等角度而言,可能更受年輕消費者青睞,這或許是在中國經濟和奢侈品市場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兩類品牌不同發展發展態勢的原因之一。
盡管中國市場存在諸多宏觀的、經濟上的和行業上的挑戰,但這并不意味著奢侈品牌就希望渺茫,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布魯諾(Bruno Lannes)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布魯諾認為, “品牌的大量增長機遇將來自更為獨特而時尚的品牌系列、數字化平臺互動、數字內容創作,以及能夠鼓勵中國消費者在本地消費的定價。”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