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眾網訊】這是很多業內觀察人士和消費者共同的疑問。在過去的數年中,我們的智能手機并沒有出現讓人驚艷的新特色。當然,屏幕和攝像頭分辨率變得越來越好,一些手機也出現了新的顏色和操作方式,但是就主體部分而言,我們能看到的變化微乎其微。
而在最近,蘋果公司推出了新款 iPhone SE,一款逆潮流而動、將屏幕尺寸又帶回了4英寸的時代,我們不禁要問,「這款手機真的很好嗎?」當 LG 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推出新品的時候,我們也就只能說,一切都已經「足夠好」——手機屏幕、照相機和機身等,但是也僅僅是「足夠好」。智能手機行業的創新已經觸到天花板了嗎?
如果智能手機技術達到了臨界點(消費者已經無法清晰地分辨出新款手機和舊款手機的區別時),那么我們將何去何從?各大公司仍將會繼續尋找新的方法來使得其產品擁有更高的辨識度,那么創新的方向究竟是什么?當我們展望智能手機的未來時,可以確定的是智能手機的創新將會更少地圍繞手機本身展開,而更多的則是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生態系統的發展。
虛擬現實
也許目前發展最顯著的領域就是虛擬現實(VR)。該技術已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終于開始走向市場,并且吸引了很多公司的注意。
盡管虛擬現實被設計為一種獨立的技術,例如 Facebook 的 Oculus Rift;或者是對游戲平臺的擴展,例如索尼公司的 PlayStation VR;但是它們也可以與智能手機相連接,其中智能手機就像引擎一樣,可以讓虛擬現實設備運行得更好,例如三星公司的 Gear VR、LG 的 360 VR 和谷歌公司的 Cardboard。這種智能手機-虛擬現實頭盔的模式可以使得虛擬現實設備在短期內讓主流用戶可以進行使用,同時從長遠來看這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和單獨的虛擬現實設備相比,這種虛擬現實頭盔-手機的設計不僅使得硬件非常便宜,而且也使得應用程序(App)和游戲更加容易使用。
Goldman Sachs 曾預測虛擬現實產業在 2025 年時將達到 800 億美元,因此對于移動設備制造商來說,這是一塊令人垂涎三尺的蛋糕。如今三星、LG、谷歌和微軟公司等都已經開始布局虛擬現實等相關領域,蘋果公司或許也會快馬加鞭,迎頭趕上。
可穿戴設備
另一個非常明顯的生態系統就是可穿戴設備領域,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裝置。在該領域中,智能手機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雖然可穿戴設備市場相對來說還比較新穎,而且似乎也還沒有完全引起消費者的重視,但是業界對于該領域的未來卻擁有非常高的期待,例如 Gartner 公司就預測到 2017 年時該市場將會達到 3.23 億件商品,而智能手表的市場規模也有望達到 6700 萬。
可穿戴設備想要真正發展起來,關鍵是需要有更加突出的特點和功能,或者更實惠。由于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例如蘋果、三星、LG、索尼、華碩、聯想、HTC、Fitbit、Pebble、小米、華為等)正加入到這一領域,這兩個方面都有可能迎來重大進展。我們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看到該領域的重大創新,例如硬件設計、操作系統以及 App 的發展等,這些都會更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事實上,就創新和市場新秀而言,可穿戴設備是目前更令人期待的市場。盡管目前蘋果手表已經占據 52% 的智能手表市場,但是這一領域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或許會有新的「黑馬」會突然出現,從而攪動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市場。
家居
對于智能手機來說,物聯網是另一塊亟待發掘的新大陸。由于智能手機會進一步提高人們生活的品質,例如進行遠程控制、家居自動化、汽車設置等,因此在接下來的數年間,物聯網有望成為設備制造商和不同操作系統間新的競爭領域,谷歌已經在開發關于物聯網的操作系統 Brillo,而蘋果公司也在不斷完善 HomeKit。隨著競爭的加劇,我們可能會看到產品制造商會通過獨特的配飾、先進的診斷系統和監測系統、以及加入新的遠程控制元素來使得產品與眾不同,從而吸引消費者。
商業
在接下來的數年間,我們會看到人們越來越傾向于使用移動支付服務,例如谷歌錢包和 Apple Pay(可以將手機變成信用卡)等。事實上,該領域可以進一步向前發展。或許智能手機可以作為身份認證,從而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例如通過 GPS、生物識別和用戶數據等來確認購買行為和其他金融交易的合法性。同時這可能為網上貨幣的發展提供條件,例如比特幣等。
智能手機也將會進一步改變銀行流程,例如移動平臺可以代替 ATM、當地的銀行支行,甚至傳統的網上銀行等。花旗集團最近的全球展望與解決方案報告(Global Perspectives & Solutions report)預測,由于移動手機等的興起,到 2025 年時,美國銀行部門的工作將會減少 30%。這些新型生態系統將會在接下來的十年中重新定義手機行業,也很可能成為創新的首要目標。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那樣,智能手機的角色將會發生轉變,而不再單純只是一部手機,而是會進一步演變成一個生態系統,通過這個中樞,人們可以控制越來越多的產品。
(轉載至網絡,僅作為相關資訊的傳播普及目的,如果原作者發現內容的使用不符合本人意愿,請聯系本站作者或客服,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單付款后十分鐘內,您可以在商城眾網的個人中心查看訂單信息